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雙峰:回歸》和哈洛·品特的《無人之境》


原文刊載於《映畫手民》:http://www.cinezen.hk/?p=8536

文/壁虎先生

(本文包含《雙峰:回歸》的所有雷點,閱讀請自行斟酌)

  一個貴族宅邸的封閉的房間,兩位老詩人赫斯特(Hirst)和斯普納(Spooner),在階級的兩端,一主一客,一個迷失在回憶中寡言憂愁,一個躁動而滔滔不絕,與其說在交談,不如說瑣碎斷裂的庸常詞語正徒勞地試圖填滿困住兩人的牢籠。黃湯下肚,兩位年輕「侍從」先後出現,赫斯特精神狀態數度驟變,突然積極健談,身分模糊。隨著言談驟疊,一場對峙逐漸成形,然而越來越不可信的是語言本身,自然主義漸漸荒誕,揭露出一種深入脊梁的荒誕和毛骨悚然。

  台灣的NTLive近期推出了由伊恩·麥克連爵士(Sir Ian McKellen)和派屈克•史都華爵士(Sir Patrick Stewart)主演,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1975年首演的劇作《無人之境》(No Man's Land),看完後卻在在想到大衛·林區(David Lynch)和馬克·佛洛斯特(Mark Frost)甫於今年9月完結的,延續《雙峰》(Twin Peaks)和《雙峰:與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的系列新章《雙峰:回歸》(Twin Peaks: The Return)。首先引起我注意到的,是第一幕結尾史都華爵士飾演的赫斯特突如其來趴跌在地,失語地緩慢爬行離開房間,幾乎是《雙峰:回歸》〈第十五段〉(Part 15)最後查琳·易(Charlyne Yi)的角色在Roadhouse酒吧中無語爬行的翻版;或者佛斯特(Foster)向斯普納提到的那個丟向流浪漢的硬幣,卻在流浪漢丟回給佛斯特時憑空消失,彷彿就是〈第六段〉(Part 6)中瑞德(Red)向搞不清楚狀況的理查‧霍恩(Richard Horne)展現其至上權力的硬幣魔術表演,硬幣在滯空中憑空消失,最後出現在理查嘴裡。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雙峰:與火同行》:承受不能承受之痛苦——重探這部當年被嚴重低估的大師經典



文/壁虎先生

原文分四段刊載於《映畫手民》:
並進行了小幅度的改寫,在最後加入「標定看不見的凝視者」一段

(本文包含《雙峰》第一季、二季和《雙峰:與火同行》的所有雷點,閱讀請自行斟酌)

在今年五月的坎城影展(Cannes Film Festival)上,大衛·林區(David Lynch)帶著《雙峰:回歸》(Twin Peaks: The Return),和珍康萍(Jane Campion)一同進行了坎城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電視作品放映。這不是林區第一次帶著《雙峰》(Twin Peaks)來到坎城:正是在25年前,林區帶著《雙峰》的「前傳」電影《雙峰:與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在坎城競賽單元進行了那場惡名昭彰的首映,也讓這個本該繼續下去的系列正式暫時性地告終。25年後,《雙峰》回到了坎城,並以滿堂起立喝采取代了當年毒辣無情的噓聲奚落,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復仇。而搭著《雙峰:回歸》的順風車,各地片商也陸續進行了《雙峰:與火同行》的4K版重映。這個以蘿拉‧帕瑪(Laura Palmer)生命最後七天的巨大苦難為核心的作品,也終於一洗作為林區繼《沙丘魔堡》(Dune)後最大生涯恥辱的汙名,證明自己是林區最被嚴重低估、散發人性光輝的經典之作,呼應著蘿拉在第二季最後一集「黑居所」(Black Lodge,台譯黑小屋,本文將統一譯為黑居所)對戴爾‧庫柏(Dale Cooper)的預言:「我會在25年後再見到你。」與其說蘿拉再次見到了我們,不如說是我們終於趕上了《雙峰:與火同行》,終於「看見」了蘿拉。

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殘酷的溫柔》:其實和杜斯妥也夫斯基不是很有關係

《殘酷的溫柔》劇照(圖:IMDB)

文/壁虎先生

(本文包含《殘酷的溫柔》的所有雷點,閱讀請自行斟酌)

烏克蘭導演瑟蓋‧洛茲尼察(Sergei Loznitsa)去年坎城影展的競賽電影《殘酷的溫柔》(A Gentle Creature/Кро́ткая)(他曾以《在霧中》(In the Fog)拿到競賽單元的費比西影評人獎),在上映時被宣傳為改編自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同名短篇小說〈溫順的女人〉,然而首先你必須要知道的是,這部電影除了片名之外,跟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這篇小說幾乎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