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所有好的作曲家都是好的編劇:壁虎先生私心最愛《魔物獵人》系列音樂選 My Personal Favorite Monster Hunter Music Ranked



文/壁虎先生

(整理於2025.03.30,《魔物獵人荒野》尚未發行官方原聲帶)



如果有朋友最近不小心看到我的Youtube直播,可能會發現我最近......以一種有點接近中邪的方式在玩《魔物獵人荒野》(Monster Hunter Wilds)和《魔物獵人世代終極版》(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Ultimate)。目前的進度是,《荒野》已經拿完所有金冠和全成就(大概投入了140多個小時);《世代終極版》則是很久以前玩過開頭一點點之後斷掉,直到開始刷《荒野》金冠的時候真的太無聊,決定開始認真的打打看,結果就一路打到村莊進階(上位)基本上打完(最後一個緊急任務是天迴龍),我知道後面還有但大家也知道那有鎖HR,所以要回去打集會所任務,但我到現在幾乎完全沒有去解集會所任務,所以最新的進度是把集會所初階3星的任務解完了(就是最後擊退骸龍)。我有點不太確定要不要繼續解集會所進階,畢竟大部分沒在其他遊戲看過的主要魔物基本上都至少看過了一次,要為了真正打一次骸龍(跟幾隻我沒打過的古龍)再投入20個小時......不太確定有沒有那個精力。當然《終極版》還有一堆有的沒的根本玩不完,當然還有G Rank……我暫時當聽說就好。


我其實本來沒有想說會有人看,只是想用Youtube當遊玩過程的存檔,結果發現在完全沒有任何貼文提起的情況下一些GU直播變成這個幾乎沒人會看的頻道上最多瀏覽次數的東西。


我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中邪式地玩《魔物獵人》了,我大概在2023年底真正發現《魔物獵人世界》(Monster Hunter World)要怎麼玩,然後就一路從《世界》、《魔物獵人世界:冰原》(Monster Hunter World: Iceborne)、《魔物獵人崛起》(Monster Hunter Rise)到《魔物獵人崛起:破曉》(Monster Hunter Rise: Sunbreak)整整一路打了三個月。我後來常常用一種怕人家不知道因此會讓人家很尷尬的方式,在根本沒人問我的情況下告訴人家我這輩子差一點戒菸就是那三個月(因為我打到忘記了),但很遺憾我不能一輩子一直打《魔物獵人》,雖然這樣就能真的夠戒菸但就不能做其他事情了(例如在真實世界工作或生活),雖然有點傷腦筋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所以如果你有朋友有事業或人生正在打拼,請不要推薦他這系列遊戲。但如果你有朋友情緒很低落有什麼事情走不出來,或者需要不惜一切代價戒斷任何菸毒癮或課金手遊,請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有一個遊戲系列叫《魔物獵人》,他表面上關於酷炫的魔物戰鬥跟刷素材,他實際上關於溫暖仁慈的愛跟世界上最善良的無條件擁抱(跟可愛的貓貓跟日綜式的幽默感)(喔還有酷炫而迷人的魔物跟刷素材),當然很難說這沒有一點以毒攻毒的性質,但我個人是認為,與其上癮像課金手遊之類的東西,你不如上癮《魔物獵人》。


就我非常資淺的觀察所知,在無數次瀏覽巴哈非常多年以前各種功德無量的素材整理文之後,我有一個印象是,台灣可能是《魔物獵人》島之類的。所以至少以台灣的標準來說,我自己應該算是非常資淺的獵人,我沒有經歷過以前那個年代。我是跟後來主流化後的新一代玩家一樣,是從《世界》開始玩起的,《世界》也不小心成為我人生中花最多小時在裡面的遊戲。也是直到最近把《終極版》打到一個階段性的尾聲,我也才比較知道所謂old school的《魔物獵人》大概是什麼感覺(我自己沒有打算emulate,所以這應該也是回頭最遠能到的地方了)。坦白說玩《終極版》最快樂的部分,其實應該是事後上Youtube看國外玩家跟我一樣受苦,我就可以感覺到啊你嘛嘎挖港款,的私私竊笑的喜樂。


然而寫這篇不是要敘述我發現《魔物獵人》的瑣碎無聊的過程,而是想要分享我到目前為止在這個系列中所體會到的喜悅跟快樂,尤其在《荒野》發售一個月、第一次大型更新即將上線的這個時候,跟可能即便沒玩過任何系列作的朋友,或即便已經是資深獵人的朋友分享。但有什麼樣的分享,會是對不論是新手或資深獵人玩家也好,或平常根本沒在玩遊戲的壁虎先生的讀者也好,都是有意義的呢?我其實一直想自己整理跟分享這個東西,之前魂系遊戲也列過,所以就來做了一個《魔物獵人》的版本:也就是我個人私心最喜愛的《魔物獵人》系列作中的音樂選。


其實卡普空官方之前剛好就做過魔物本身跟魔物主題狩獵曲的全球票選,但也是在看過那個票選結果之後發現這使我自己更想要散播一些我自己對特定曲目的喜愛,因為雖然有一些曲目可能在社群間不是那麼受歡迎,但就我個人而言,他們各個都是驚為天人的存在。這些音樂的細緻性不亞於遊戲的任何一個環節,或任何以其他形式存在的音樂藝術。事實上,我一直有一個朦朧感覺,雖然可能要擇日才能真正說清楚,就是我總是覺得我玩遊戲的歷程中碰到遊戲配樂的傑作率似乎遠高於我看電影的時候,但這不是說電影配樂的天才音樂家比較少,而可能是遊戲本身的結構性質。


但總之我因此整理了以下十首我從我玩過的系列作中挑出的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曲目,跟幾首Honerable Mention,不限是魔物狩獵曲或村莊主題曲,但僅限於我玩過作品中出現的版本,所以GU以前我就沒辦法了(但如果是Remix我會列出原版資訊,也因此如果資訊有任何寫錯的地方歡迎各位資深玩家指正)。列這份選輯對我自己而言比較有意義的事情是一個一個去找說作曲家(或編曲家)的名字,雖然我可能沒有對他們有特別的了解(或許有些朋友可以分享),但每一次做這件機械性的事情,我在列魂系遊戲音樂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我不知道的天才」,而且是真的如果我不一個一個去查的話永遠不會知道的(而且我只是在查日本遊戲作曲家而已)。我認為這些人都是天才,或應該說,這個世界上的天才遠比我們普通上認為的還要多。


我會試著簡述每一首曲子是什麼讓我特別喜愛,但我很推薦一個Youtuber叫Davi Vasc,我非常喜歡聽他分析魂系遊戲的配樂(跟一些《魔物獵人》系列配樂),他非常會梳理曲目裡內含的敘事性。最近很多社群玩家在抱怨說魔物獵人的「故事」多爛或多「不必要」,我個人間接的反應是,每一首好的曲子裡面,本身都內含了一個可能比遊戲故事本身的劇本更好的「劇本」,你是可以把這些曲子當劇本拿來讀的,就像《魔物獵人》系列裡面的每一隻魔物的行為、動畫跟設計的精緻度都是可以拿來當書來讀的,因此換言之每一位天才作曲家都是一個天才的編劇,而《魔物獵人》系列有許許多多這樣天才的編劇,他們在乎每一隻魔物跟每一首曲子,這是《魔物獵人》無所能及之處(另外我覺得遊戲劇情本身不論多簡單——它可以簡單到像童話書——它的存在都對作曲有正向的作用,所以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 僅限系列中我有玩過的遊戲(Only including games that I’ve played):《魔物獵人世界》(Monster Hunter World)、《魔物獵人世界:冰原》(Monster Hunter World: Iceborne)、《魔物獵人崛起》(Monster Hunter Rise)、《魔物獵人崛起:破曉》(Monster Hunter Rise: Sunbreak)、《魔物獵人荒野》(Monster Hunter Wilds)、《魔物獵人世代終極版》(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Ultimate)***


▲ 噢對了:我在《世界》玩太刀,《冰原》末期開始玩輕弩槍徹甲榴彈3;《崛起》跟《破曉》則是太刀 all the way(因為我沒有什麼想像力);《荒野》不知道為什麼則基本上全部玩重弩槍;《終極版》玩過一陣子單手劍,但後來因為打天彗龍的時候打太爛輸出太低最後第一次嘗試換成英勇(Valor)風格的太刀結果就過了(有種終於發現這個遊戲該怎麼玩的恍然大悟)。技術上在《冰原》有solo過黑龍一次(雖然打得一蹋糊塗),煌黑龍兩次。Solo黑龍還是用一種很荒謬的方式,因為我用徹甲榴彈,但黑龍不會昏厥,所以根本沒優勢是自討苦吃的行為,但我真的太依賴輕弩的手感了所以就懶得換武器,我後來發現我為什麼過得了大概是因為睡眠彈+龍擊槍(不然應該會timeout)。煌黑龍倒是乖乖用屬性太刀;《破曉》打得過原初銀爵龍(還有那些傀異克服古龍,不過原初還是比較難),但技術其實並不好。




1.〈Phantom of the Deep Forest - Chameleos: Rise Version〉*
日語名:〈深い森の幻影/オオナズチ:Rise ver.〉

霞龍(Chameleos) 狩獵曲

作曲家:小倉真奈(Mana Ogura

遊戲:《魔物獵人崛起》(Monster Hunter Rise)


*原曲:〈The Deep Forest's Illusion ~ Chameleos〉
日語名:〈深い森の幻影 ~オオナズチ〉

原曲作曲家:甲田雅人(Masato Kohda

原曲遊戲:《魔物獵人2》(Monster Hunter 2)

《崛起》的霞龍應該是我整個系列最喜歡的曲子,我覺得它其他魔物狩獵曲比不上的是它很「調皮」,但居然又可以在「調皮」的下一刻瞬間切換到雄偉,雄偉再無縫接軌回調皮,音樂上的「遊戲性」跟魔物設計本身一樣是無可比擬的存在。後來回去聽原曲發現原曲就已經非常出色,但為什麼特別挑崛起的霞龍,除了篠笛的日風,重點是小倉真奈幫它編了一個超級美麗而威嚴的男生合唱,這真的是靈魂等級的神來一筆,它夾在調皮跟調皮中間,突然就變成不可思議的了不起的魔術了。而且這場狩獵最可愛的就是霞龍隱形的時候男聲合唱還會悶掉,我第一次聽到真的笑得太快樂了,真的太美了。


然後你看看霞龍,霞龍也kind of,就是kind of壁虎嘛,你看牠這麼呆,just like me fr。壁虎先生會喜歡霞龍,也是可以理解的。





2.〈A Bewitching Dance - Mizutsune: Rise Version〉*

日語名:〈妖艶なる舞/タマミツネ:Rise ver.〉

泡狐龍(Mizutsune) 狩獵曲

作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遊戲:《魔物獵人崛起》(Monster Hunter Rise)


*原曲:〈Bewitching Dance ~ Mizutsune〉
日語名:〈妖艶なる舞 ~ タマミツネ〉

原曲作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原曲遊戲:《魔物獵人X》(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整個系列我最愛的曲子第二名是裏谷玲央的泡狐龍狩獵曲,這首曲子在社群裡也非常受歡迎。我後來發現泡狐龍第一次出現的《魔物獵人X》就是裏谷玲央作曲的,所以《崛起》的版本是原作曲家自己新寫的版本。我回去聽《X》裡的泡狐龍就已經相當震撼,但為什麼最後也選《崛起》的版本也是因為新加入的人聲,所有日本傳統樂器、人聲都被在一種狂喜而興奮的生命力中被推到了Max,跟弦樂銅管分別在不同層次像海潮一樣一波一波完全不會疲憊,我每一次聽都覺得過癮得不得了,泡狐龍是那種各種層面的設計都是頂級的存在。現在居然要來《荒野》了我要瘋掉。而且牠又吹泡泡,好可愛。




3.〈Earth-Piercing Bolt - Rey Dau〉

日語名:〈大地を貫く蒼き雷 ~ レ・ダウ〉

煌雷龍(Rey Dau) 狩獵曲

作曲家:(待確認)**

遊戲:《魔物獵人荒野》(Monster Hunter Wilds) 第三名我決定給《荒野》新進的煌雷龍狩獵曲。我覺得這首曲子跟煌雷龍都有一個非常可惜的地方,就是我們並不是在故事模式的脈絡下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跟煌雷龍。因為Open Beta的關係大家其實都已經先打牠打到爛了聽了無數遍這首曲子,遊戲才出來,但我覺得這正它經得了考驗的證明,因為大家還是非常喜歡這首曲子跟煌雷龍,但我個人認為,如果我是第一次在初階故事的脈絡在那個場景裡第一次在「那個」情境下遭遇煌雷龍跟聽到這首曲子我真的會從椅子上跌下來,我真的會瘋掉。它可能比《荒野》的所有其他曲子都更鮮明地形塑了這個遊戲的形象。我第一次聽到第一百次聽都無法忽視這首曲子有多麼悲壯,但悲壯的同時又多麼靈巧,這首曲子編急弦樂段落跟吉他的方式真的是不可思議。尤其是吉他的部分,我覺得它應該是這首曲子的靈魂,但那把吉他又可以打整個管弦樂團的全部輸出。有一種西部片風情的冒險讓這種悲壯持續地保持一種瀟灑的優雅,聽了會讓你感覺你似乎看了一部你從來沒看過的全世界最了不起的西部片。煌雷龍又是《荒野》設計得最好的一隻魔物之一,我每一次打煌雷龍都開心得不得了,素材根本不重要,就是希望牠血多一點。 另外,現在做這份音樂選一個比較不足的地方是《荒野》目前這些曲子,除了〈The Beauty of Nature〉之前因為提前在音樂會有演奏並錄製之外,其他曲子我們並不知道每一首的作曲家/編曲家是誰(至少官方還沒有公佈這些資訊),所以這邊《荒野》的曲子作曲家目前都是未知(《荒野》Credit詳見下面備註),我會在公佈之後回來更新這篇文章。




4. 〈Beyond the Endless Deep Blue〉

日語名:〈果てなく続く紺碧の先を眺めて〉

《破曉》主選單主題曲

作曲家:堀諭史(Satoshi Hori)

遊戲:《魔物獵人崛起:破曉》(Monster Hunter Rise: Sunbreak)


很多沒玩過《魔物獵人》的朋友可能不會知道為什麼我會提到「溫暖而仁慈的愛跟世界上最善良的無條件擁抱」,但我覺得如果你稍微聽過幾首經典的所謂「村莊」主題曲大概就會稍微有點概念。但在所有村莊的曲子中我自己又稍微有點特別地喜歡這首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村莊的曲子,因為《破曉》真正進入觀測據點「艾爾卡多」之後是另外一首曲子,這首〈Beyond the Endless Deep Blue〉基本上在遊戲中只出現在主選單,也就是眾人在艾爾卡多的城牆上看海的場景當中。這是《破曉》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或者說形象。而所有體會過村莊曲的朋友都知道,所有經典的村莊曲幾乎都會讓你感到幾乎想哭的鄉愁,對我而言這首曲子就是最讓我無法招架的一首。那種它知道你的悲傷但輕輕地告訴你他記得的錯覺,雖然是錯覺,但對玩家而言那是真實的(錯覺)。我最喜歡的一個表達是在一個Youtube留言上看到的,他說所有的村莊曲都會擁抱你。溫柔的吉他,然後手風琴,然後整個弦樂團跟近來接續出現然後合奏的結構用意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就是原來可以越來越不寂寞啊!這樣。但基本上可能也只是因為我喜歡跟露琪卡一起看海,或者看著露琪卡看海,我拿重弩槍的肖婆妹仔露琪卡,我愛她(但我後來都不常帶她一起狩獵了,因為她太常自己力竭需要人攙扶了,或許我的愛也只是一種錯覺)。



5.〈Deploying the Hunter〉
日語名:〈狩人を乗せて〉

龍識船(Soaratorium)主題曲

作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遊戲:《魔物獵人世代終極版》(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Ultimate) 這首曲子是其中一個讓我感到慶幸我有去玩《終極版》的東西,這是我覺得村莊曲或《魔物獵人》主題曲的另一面,就是除了溫暖跟仁慈以外的另一種:盛大的、慶祝式的、勝利的、英雄式的,但又是可愛的、美好的、綺麗的,關於冒險的無邊想像的。但我覺得真的有站到龍識船上有讓我體會到這首曲子的一個難以表述的層次:就是它完全可以只是英雄式的,但它沒有,它的魅力來自它其實有點可愛,這一點可愛彷彿在告訴你一種,冒險中對一切不一樣的人事物的無條件的包容。我覺得這在船上被很好的體現在龍識船接待員Luce小姐身上:Luce小姐每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就會loop一個animation,因為她嚴格來說是某種行政人員,但飛船甲板根本沒有什麼防風設施,所以她擺在旁邊的文件就會因為風太大飛走,她試著去抓但抓不到就會左顧右盼不知道怎麼辦很怕有人發現很緊張,最後會自己很沮喪地整個人對折下去然後再偷偷說一句鼓勵自己的話再重新站起來。所以每當我去找她接任務(她的表情都會有點尷尬因為要掩飾文件剛剛飛走、又要同時跟獵人講一些激勵獵人的冷笑話碰碰!)(我到現在都不知道碰碰是什麼意思),然後當我接完準備出任務她揮手跟我說「金~噹咚」,我每次都會整個人沒有。這是為什麼曲子裡有那種很像小朋友很天真在看無邊無際的星星的那種非常純粹的片刻,會跟英雄式的東西和諧融洽,因為那是同一個東西。就是說原來Luce小姐也很勇敢地在面對著生活中的失望默默地在背景中努力著呢!這是為什麼《魔物獵人》的各種雄壯主題中,這是我第一個真正喜歡的,它不是在說你所向無敵,它在告訴你世界很困難但沒有關係因為你很勇敢。



6.〈Immovable Mountain God ~ Gammoth〉

日語名:〈不動の山神 ~ ガムート〉

巨獸(Gammoth) 狩獵曲

作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遊戲:《魔物獵人X》(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這是另一個我很慶幸我有玩《終極版》的部分,就是為了聽到這首曲子。這就是那種你一聽到你就會知道說喔我愛這首曲子的那種。我現在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這頭長毛象了。我幾乎是因為這首曲子每次去打巨獸都會很開心,這是我很喜歡的那種會讓我整個人活過來的曲子,因為我通常不喜歡熱血的曲子,但這首曲子有一種很常見,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不容易印象深刻的曲式,就是它一直build up、一直build up,然後它掉到原途之外好像很難過、要面臨困難走不下去了只能loop,但最後它竟然「用堅持自身的主題」回到原途以一種難以估量的能量衝出來「究極地成為自身」。《X》的原創曲狩獵曲要不是泡狐龍,最喜歡的就會是這首。



7. 〈Cold Blues and Flaming Reds〉

日語名:〈玉水と灼熱が彩る、蒼紅の巌窟〉

熔岩洞(Lava Caverns) 大型魔物狩獵曲

作曲家:茅根美和子(Miwako Chinone

遊戲:《魔物獵人崛起》(Monster Hunter Rise)

我覺得這首曲子的存在感在系列跟社群裡面好像不是很高,但通常那是因為你沒有「正在聽這首曲子」(因為它太fire了)。這可能是系列中最好的區域狩獵曲之一。我每次到這張圖幾乎都會因為這首曲子的緣故很想要在曲子高潮的時候打出最好的表現(彷彿是要表現給這首曲子看),這首曲子就是在你打得好的時候你會覺得它就是為了這個瞬間而寫的。它是英雄式的卻又用清脆的打擊旋律、人聲和迪吉里杜管的深度做出一種熱血中的優雅,然後打擊樂又會被弦樂接手,然後高潮的時候小號幾乎是以一種毫無保留的方式投向英雄式的旋律。如果這個時候剛好打中氣刃兜割+部位破壞那個真的是難以言喻的體驗(通常是打在妃蜘蛛身上)。




8. 〈From the Rumblings Come a Song〉+〈A Single Bloom in an Eternity〉

日語名:〈大地の唄への震慄〉+〈一幻華〉

天地煌啼龍(Shara Ishvalda) 狩獵曲

作曲家:森本章之(Akiyuki Morimoto

遊戲:《魔物獵人世界:冰原》(Monster Hunter World: Iceborne)

雖然《世界》+《冰原》是我玩最久也是最上癮的一代,但喜好的音樂氣質上我跟它反而可能比較遠,這並不代表它的音樂比任何一代差,只是氣質喜好不太一樣(它比較多正氣的曲子)。但其中有一個例外:天地煌啼龍的曲子(牠的兩階段被分成兩首曲子)。《魔物獵人》就我玩過的故事尾王(撇除黑龍這種事後更新的不談)總是有一個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設計上通常會被綁死在一個固定的場域跟脈絡,也比較多機械性的段落,不論是難易度或可移植性都會受到限制,也因此人氣也往往不及所謂每一代的Flagship魔物。創意獨特性上也時常會因為必須作為「尾王」很難不陷入大而無當的情形。


但天地煌啼龍真的是不論在魔物設計上或在音樂上都會永久烙印在我腦海中的真正獨特而突出的存在(雖然它的人氣永遠不會比得上殲世滅盡龍)。我的意思是,要怎麼樣設計一隻獸,一隻動物,然後設計到說你是在打濕婆?《世界》+《冰原》的主題跟曲風是如此的不同(充滿正氣跟熱血),完全無法想像為什麼像嗩吶這樣的存在居然能跟它的主題旋律編在一起然後變成一個那麼不可思議又充滿侵略性跟一來一往的東西。然後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上強度跟主題上的破殼(第一階段還有很大成分的典型好萊屋式「令人驚駭的怪物」管弦樂,嗩吶假裝自己只是點題式的墊背),鼓聲淹沒音場之後,嗩吶直接以一種很侵略性的方式把整個音場撕開站到主旋律,小號帶回來一點好萊塢式的《冰原》主旋律,嗩吶再跟它「合奏」,好像牠在跟獵人融合/合聲/競爭?我覺得這完全可以列為系列中非常完美的音樂上跟魔物戰鬥系統上琴瑟和鳴的那些最好的典範之一(從你是字面意義上把牠從石頭裡「雕」出來,到牠震動大地的音頻攻擊),是真正不尷尬設計上非常厲害的經典尾王,真的令人難忘。



9.〈Shadows Dancing on Ice〉

冰霧斷崖(Iceshard Cliffs)魔物危險度3 狩獵曲

作曲家:(待確認)**

遊戲:《魔物獵人荒野》(Monster Hunter Wilds)

我記得我第一次在《荒野》玩到這段的時候我真的下巴差點掉下來,這段從劇情、調度到音樂轉場都太美妙了。國外社群總是愛說《荒野》的故事很幼稚導致劇情部分不重要,我會說這只說對了頂多三分之一,因為我感覺《荒野》的故事部分比較像是一個很平庸的劇本被一個非常好的導演執導(如果用電影的說法講的話),而像煌雷龍的遭遇戰跟這場〈Shadows Dancing on Ice〉的跟影蜘蛛的遭遇戰就是那個「好導演」無可挑剔的證明。當然純粹在音樂上這可能對其牠曲子有點不公平,因為這首曲子出現的脈絡是如此的令人印象深刻(我也很慶幸卡普空在把八成遊戲都在上市前秀得差不多的前提下有把這段給藏起來),我在說的當然是柳浪的登場:被影蜘蛛吊起來,命該終矣的獸人柳浪看到獵人一夥人來居然不是求救而是突然有感而發念起俳句,這裡是一點點酷酷的吉他,一行人想說幹這個要救啊你在淡定什麼然後影蜘蛛劃過鏡頭跟正在發表關於生死的感言的柳浪對上獵人,同時音樂跟著轉場從風琴然後快節奏鋼琴的清脆旋律,從影像上到音樂上整個調度都是完美的等級,柳浪的社群人氣因此很難說跟這沒有關係。


這首區域狩獵曲最美妙的地方也因而是延續這個場景的某種在恢宏的同時一種冰上舞蹈、圓舞曲般的遊戲性,用風琴墊在後面,管弦樂團部分千變萬化,中間還插一點吉他,然後整首曲子鋼琴一直支撐著主調只是在不同部分會交換手給不同聲部,時而綺麗幻美。這首曲子應該是所有曲子當中表情最複雜的曲子之一。而作為最好的區域狩獵曲之一,在這個選輯裡面一火一冰,也都是高機率是在打蜘蛛,發現也是非常奇妙。雖然系列裡面有太多好曲子,這甚至不是特定魔物狩獵曲,但想說無論如何要插這首進來,或許也有點recency bias? We will see。



10. 〈White Wraith〉+〈Radiant Cry of Life〉

護鎖刃龍(Guardian Arkveld) 狩獵曲

作曲家:(待確認)**

遊戲:《魔物獵人荒野》(Monster Hunter Wilds)

鎖刃龍首先面臨跟煌雷龍一樣的困境:人們在Beta就已經把他們打到爛掉,以致於他們的曲子也聽了可能一百多次遊戲才正式出來,然而鎖刃龍又有一個特別的難處,就是包括歷戰鎖刃龍的多魔物任務有整個遊戲Endgame最好的素材報酬,導致大家Endgame又全部都在刷歷戰鎖刃龍。當然鎖刃龍是Flagship,但人們刷牠的程度還是多過以往,所以對很多人而言很難不對牠跟牠的曲子感到有些疲乏,儘管它是多麼傑出。我自己也有差不多的經驗,當時OBT2那個限制20分鐘的「縛鎖的鎖刃龍」我最後是有成功狩獵的,因此現在Endgame打到牠的招式基本上都會背了(牠正式遊戲版本裡嚴格來說只比OBT2多了一招,是一個左右然後由上而下一氣呵成的鎖刃三連擊,完美防禦還真的有點不好抓),牠的曲子因此也已經變成一種背景音樂。


但《荒野》又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你在初階故事模式裡打的其實是「護鎖刃龍」,而「護鎖刃龍」的曲子跟故事結束後進階(High Rank)一般野生的鎖刃龍的曲子是不一樣的,是一個被分成兩首的組曲。但因為「護鎖刃龍」是只會在故事中打到的,換言之你不論玩多久都只會打到一次(原先《荒野》尾王也是這樣,但隨著前幾天第一次大型更新內容的公開,之後《荒野》尾王也可以在進階進行狩獵,也因此「護鎖刃龍」現在成為唯一一個你在整個遊戲中只會打一次的魔物)。儘管遊戲上「護鎖刃龍」跟鎖刃龍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唯獨音樂完全不同,也因此對大部分的玩家而言,他們不論玩幾百個小時都只會聽到這個組曲一次(然後一般鎖刃龍的曲子可能一百多次),我後來重聽了「護鎖刃龍」的組曲,決定放「護鎖刃龍」的版本而不是一般版本。


然而這不只是因為疲乏而已,而是它整體不同的氣質與完整度。「護鎖刃龍」的tempo更加緩慢,尤其〈White Wraith〉,它緩慢到讓編在曲子裡的心跳聲感覺很快,更加沉重也更加凶險,威脅性的壓迫感跟獨行者的悲劇感都更加強烈而深刻,也有更厚重的表現內在湧動的合成音樂部分跟全力輸出的管弦樂相比拚,尤其到了後半〈Radiant Cry of Life〉隨著整體節奏跟輸出強度限制解除,前面被濃縮在濃烈險惡中的悲壯完全爆發出來。英雄式的主題在這裡也有一個更加清楚的完整旋律,尤其整個弦樂團、低音號跟重鼓全部讓開,讓小提琴獨奏出來哭的部分,幾乎到了近乎令人心碎的地步。不論故事設計得多簡單,樂曲本身的「劇本」都遠遠表現得更加深刻而有層次。我覺得尤其這個正面的、英雄式的幾個小節,可能正是它比起一般鎖刃龍的曲子更耐聽的理由:它讓整個曲子中的旅程更加完整(也因此能容納更多空間給較為實驗跟壓迫感的合成器的段落)。與之相較一般鎖刃龍的狩獵曲幾乎可以算是一種簡化版。雖然招式一模一樣,在這個配樂下打「護鎖刃龍」的體感是完全不同而無可比擬的。我覺得這個經驗很可能很可惜地已經被大部分玩家的endgame grind給洗掉了。我覺得卡普空如果真的想要盡善完美,讓玩家能再次在「護鎖刃龍」的狩獵曲下狩獵牠(至少作為一個活動任務)可能是一個最低限度的絕對必要更新,讓這首曲子整個遊戲只能在戰鬥中聽一次太不可以了,這會成為整個遊戲的遺憾。




★ Honerable Mention:

〈The Beauty of Nature〉

日語名:〈美しき世界の理〉

《荒野》主題曲

作曲家:茅根美和子(Miwako Chinone

編曲家:Sascha Knorr、竹岡智行(Tomomichi Takeoka)*

遊戲:《魔物獵人荒野》(Monster Hunter Wilds)

* 根據去年音樂會版本的資料,未必是in-game版本


〈The Village of Wind and Meadow - Bherna Village〉

日語名:〈風と草原の彩る村 ~ ベルナ村〉

貝魯納村(Bherna Village)主題曲

作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編曲家:竹岡智行(Tomomichi Takeoka)

遊戲:《魔物獵人X》(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Kamura's Song of Purification〉

日語:〈カムラ祓え歌〉

神火村(Kamura Village)主題曲

作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遊戲:《魔物獵人崛起》(Monster Hunter Rise)


〈Nyante Happy, Lucky Day! ~ Miracle☆Mil&Caty game ver.〉

日語名:〈ニャンてハッピーラッキーデイ! - ミラクル☆ミルクティ game ver.〉

《世代終極版》Credit曲

作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遊戲:《魔物獵人世代終極版》(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Ultimate)


〈Pokke Village Theme - 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Version〉*
日語名:〈ポッケ村のテーマ ~ MHXver.〉

波凱村(Pokke Village)主題曲

作曲家:成田明彥(Akihiko Narita)

編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遊戲:《魔物獵人X》(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原曲:〈Pokke Village Theme〉

〈ポッケ村のテーマ〉

作曲家:成田明彥(Akihiko Narita)

遊戲:《魔物獵人攜帶版2》(Monster Hunter Portable 2nd


〈A Shocking Scoundrel - Astalos〉

日語名:〈電の反逆者 ~ ライゼクス〉

電龍(Astalos) 狩獵曲

作曲家:裏谷玲央(Reo Uratani)

遊戲:《魔物獵人X》(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 ▲ 備註

** 目前只知道《荒野》的Music Director是森本章之(Akiyuki Morimoto),Lead Composer是茅根美和子(Miwako Chinone),主題曲〈The Beauty of Nature〉便為茅根美和子所作。其他作曲家包括小倉真奈(Mana Ogura)、平沼優奈(Yuna Hiranuma)和鈴木 まり香(Marika Suzuki


*** 《魔物獵人X》就是《魔物獵人世代》(Monster Hunter Generations),《終極版》是《世代》的加強版,因此包含幾乎所有《X》的內容。但因為有些曲子是《終極版》的新內容,有些則是《世代》base game就有的內容,因此如果是《世代》固有的曲子我遊戲中文譯名會寫《X》(這一方面是為了原聲帶考古的一致性,因為《X》有先出原聲帶)。至於為什麼中文普遍稱《X》而不是《世代》,雖然我當時沒經歷到,但我猜測應該是因為台灣大家一開始都是先玩日文版,因為一開始似乎沒有國際版,而日文版的正式名稱是《X》的緣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在這裡將個人的喜好跟這些音樂推薦給各位。還有一些Honerable Mention其實每一首都是經典,就不一一提了我的描述比較拙稚,因為沒有學過樂理或真的有在玩樂器所以有一些詞彙比較欠缺,只是純粹作為一個玩家愛聽,對這些曲子有難以不表達的深刻印象,覺得他們在社群內可以多獲得一點愛。如果有任何老獵人也有私心特別喜愛哪首曲子,或覺得哪首GU以前的曲子你自己很喜歡,覺得我或許也應該聽聽看的,也歡迎推薦給我!


噢最後好像不能不提一下甲田雅人所作的《魔物獵人》國歌〈Proof of a Hero〉(〈英雄の証〉)。你說我列了一個《魔物獵人》音樂選然後沒有〈Proof of a Hero〉難道不是罪過?但身為一個曾經solo黑龍的獵人,我絕對知道當〈Proof of a Hero〉出現的時候它的威力可以有多強大(我他媽心臟跳得多快我真的會瘋掉)。只是我後來玩《崛起》之後發現好像可能之後的每一代,最終都要有一個尾王打到一半放〈Proof of a Hero〉,我就想說盡量把位子留給其他的曲子,因為你永遠會再有近乎100%的機會在戰鬥中聽到〈Proof of a Hero〉,而且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魔物獵人》主題曲都是某種〈Proof of a Hero〉的變奏或至少會包含它的reference,都是它的實體或精神嫡系,所以它永遠都在。 之後應該還會有其他東西,再跟各位分享,我想先歇一下,大型更新1也不遠了,Happy Hunting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