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52 Hz I Love You》(52赫茲我愛你):猥瑣的再生產

蕾蕾(中)、大河(右)和他們的異形寶寶(左)。(攝影By 壁虎先生)

文/壁虎先生 

(本文包含《52 Hz I Love You》的所有雷點,閱讀請自行斟酌)

  之前曾經聽聞《52 Hz I Love You》那個質量低劣到令人膽寒的預告完全是正片的不公允再現(misrepresentation),但在實際看完走出戲院後,實在是覺得其實是沒有這個問題的。如果《海角七號》以降魏德聖在用他的通俗劇美學包裝真實土地的痛苦上有任何的美德(儘管從一開始大家多少都感覺到搖搖欲墜,卻因為一路下來的票房神話律令和族群政治的罪惡感而被命令不可明言),在那個名為「小清新」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感染下,也已經宣告腦死,使魏德聖成為自己的廉價模仿。

《愚行錄》:波蘭斯基《反撥》的時代新解

滿島光飾演的光子。(翻攝自goldenhorse.org.tw)

原文刊載於《上報》:【影評】《愚行錄》:波蘭斯基《反撥》的時代新解

(本文包含《愚行錄》的所有雷點,閱讀請自行斟酌)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愚行錄》基本上有兩條線:在一場非常精采的關於公車讓座的辯證後,我們隨著陰鬱的周刊記者田中前去探視因虐童案被扣押已經有一段時間的妹妹光子,注意到光子異常的精神狀態,律師建議田中讓光子進行精神鑑定。囚室的闌珊燈下,從黑暗中匍匐出蟲群般難以計數的、殭屍般慘白的手,爬上獨臥著的光子瘦小的身軀--導演石川慶很直接地復刻了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在1965年的《反撥》(Repulsion)(或譯作《冷血驚魂》)中著名地視覺化了的噩夢(並且很直接地告訴你電影最後會如何發展,如果你看過《反撥》)(而且不懷疑真的會那麼直接的話);接著我們看到田中向編輯要求撰寫一篇關於一個已經塵封一年了的田向家三口滅門懸案的專題報導。儘管難以解釋撰寫動機,出於同情田中獲得了編輯的允許,我們於是隨著田中與一個個田向夫婦過去的友人見面。隨著訪談的推進,兩條線最終碰撞在一起,並揭示了潛藏在這一切底下不可言說的黑暗秘密。

《神力女超人》道德完人的鄉愁

《神力女超人》中的黛安娜,蓋兒·賈朵特(Gal Gadot)飾演。(翻攝自IMDB)

本文同步刊登於ViewMovie:《神力女超人》道德完人的鄉愁


(本文包含《神力女超人》的所有雷點,閱讀請自行斟酌)

  在Wisecrack最新討論《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的影像論文〈The Walking Dead: Why Do We Love the Zombie Apocalypse?〉中(註1),作者試圖論述如《陰屍路》這樣的末世故事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初受到大家的歡迎。影片指出,這些末世幻想更應該被視為是透過末世包裝的烏托邦故事,儘管六、七零年代大眾對烏托邦故事如《傑森一家》(The Jetsons)或《星艦迷航記》(Star Trek)電視影集的喜好逐漸衰落,對烏托邦的想妄其實從未離去,只是隨著冷戰大時代的結束,隨著我們進入一個身分更加破碎詭譎、失根無力的時代,對烏托邦的美好想像被轉化進反烏托邦故事當中,顯然想像世界的毀滅,遠比想像現今資本主義政治秩序和其中人們的無能為力的終結更為容易。其中的關鍵,正在於重新開始,一種對自主性、道德完整性和有意義的勞動和政治參與的鄉愁。

  借用這個概念,像《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這樣的英雄故事在此時此刻的大受歡迎也變得容易理解。事實上,《神力女超人》所編織出的英雄傳奇,正是這種「反烏托邦中的烏托邦」鄉愁的另一種典範。

《失落之城》文明的輓歌與昇華想妄


本文同步刊登於ViewMovie:《失落之城》文明的輓歌與昇華想妄

(本文包含《失落之城》的所有雷點,閱讀請自行斟酌)

  由詹姆斯·格雷(James Gray)編導的《失落之城》(The Lost City of Z)遠遠地離開了其所熟悉的舒適圈紐約,講述1920年代的一位英軍上校珀西·佛斯特(Percy Fawcett),同時也是最後一批維多利亞式的探險家,如何執迷於尋找一個其聲稱存在於亞馬遜叢林「綠色沙漠」(green desert)中一個不為人知的文明遺址,一個失落之「Z」城,佛斯特在片中稱其為人類文明歷史的最後一塊拼圖,故得其名。他也因這一超越時代的大膽假設遭受當時學者們的恥笑(直到近一世紀後的考古研究證明了他的部分假說),並在三次亞馬遜探險中的最後一次,與一同前往的兒子神祕消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佛斯特,查理·漢納(Charlie Hunnam)飾。(翻攝自IMDB)

  用了整整四場(稍嫌雜沓的)戲(在一部近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格雷一開始便清楚表明這是一個關於階級政治的underdog story,一個不得志的低位者如何掙扎著證明自己的能力並贏得其該有的地位和聲譽的故事(至少一開始是如此):佛斯特希望透過其在狩獵儀式中的優異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地呈現了他的英雄氣質)在晚宴上獲邀與來訪的斐迪南大公共餐並博得其賞識,以獲得奪回父親因賭博和酗酒敗光的家產和家族名聲的機會,在興致勃勃地與妻子分享勝利的喜悅後,佛斯特的期盼卻被接待的長官一句簡單的「他的家族名聲不好」而粉碎。

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雙峰》第三季進軍台灣有望?福斯將把Showtime引進東南亞

《雙峰:回歸》標題字卡。(翻攝自youtube) 

原文刊載於《上報》:《雙峰》第三季進軍台灣有望?福斯將把Showtime引進東南亞

  《雙峰》(Twin Peaks)第三季,或其正式名稱《雙峰:回歸》(Twin Peaks: The Return),即將引進台灣?根據Deadline報導,福斯傳媒集團亞洲區(Fox Networks Group Asia)日前和Showtime電視網的母公司CBS達成協議,將把Showtime和它數百小時的內容引進東南亞、台灣和香港,這無非將包括Showtime最新的原創劇集如《I'm Dying Up Here》、即將於秋季播出、改編自日舞同名得獎短片的《SMILF》和最近正在全球影評人和影迷間造成一股騷動的《雙峰:回歸》。

改變電視史的《雙峰》回歸:在進入第三季前的三十二點指南

FBI特別調查員戴爾·庫柏(Dale Cooper),由凱爾·麥克拉蘭(Kyle MacLachlan)飾。(翻攝自pitchfork.com)

原文刊載於《上報》:

(本文會觸及《雙峰》影集的部分雷點,閱讀請自行斟酌。但不包括《雙峰》最大的雷點:「誰殺了蘿拉‧帕瑪」。該點會區隔至(下)的文末附錄部分)

  今年五月電影界最受注目的兩件盛事,除了坎城影展(Cannes Film Festival)之外,非《雙峰》(Twin Peaks)/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回歸莫屬了。作為影迷最好的禮物,自《雙峰:與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之後苦等了二十五年,《雙峰》終於將以十八集、全由林區執導的第三季光榮回歸(第三季的正式名稱也正是:《雙峰:回歸》(Twin Peaks: The Return)),除此之外,這更是林區自十一年前的《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之後再度重出江湖(不過從出專輯到辦展覽,林區這段時間一點也沒閒著)。日前林區在坎城影展的《雙峰:回歸》一+二集的法國首映紅毯上──作為坎城70周年的特別放映──才為宣稱其已經告別長片生涯的傳聞闢謠,表示這只是錯誤地引用了自己在訪談中對藝術電影蒙昧不明的未來的評論,而事實上這次的《雙峰:回歸》也被林區當作一部巨大的電影來拍攝(一部十八小時的長片,在後期階段才決定如何分集),林區甚至認為藝術電影已死,而它的未來在電視銀幕中。不論同意與否,不得不承認的是,若是有什麼將再度挑戰電視藝術的邊界,那恐怕就是《雙峰》了。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本文作為《雙峰》第三季觀影前的指南,試圖以三十二點梳理《雙峰》複雜的脈絡和其大大小小的冷知識。

蘿拉·帕瑪(Laura Palmer),雪莉·李(Sheryl Lee)飾演。(翻攝自villagevo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