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撕裂的話語:初探《尼爾:人工生命 ver.1.22474487139...》



文/壁虎先生

原文刊載於《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第四十九期(2021.08出刊)


2010年,電玩娛樂集團 Square Enix 在日本發行了由橫尾太郎總監,Cavia 開發(現已解散)的《尼爾:人工生命》(NieR Replicant),一個在故事上銜接《嗜血龍騎士》(Drakengard)E 結局(橫尾的遊戲總有多個結局)的外傳 RPG,一個關於當代文明末日後「世界觀衝突」的故事。同時還有另一個版本《尼爾:型態》(NieR Gestalt)上市,但這個版本不是很重要。[1]不論如何,當年有兩件事是確定的:一、《尼爾:人工生命》沒有真正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和主流注目,但吸引了一群邪典死忠;二、岡部啓一、石濱翔、帆足圭吾和西村隆文先生,可能貢獻了遊戲史上最美麗的一張原聲帶。

2017年,同樣由 Square Enix 發行、橫尾太郎總監,但請來白金工作室(PlatinumGames)田浦貴久領軍團隊的奧援,《尼爾:自動人形》(NieR: Automata),一個故事設定於《人工生命》八千年後,關於一組人造人型機器人(Android)如何在一場與外星人製造的機器人(Machine)對抗的代理人戰爭(proxy war)中,思考自身令人悲傷的存在的動作RPG,在主流市場上爆紅,也讓「尼爾」自身正式成為一個系列,以多結局、抑鬱哀傷的哲學底蘊、令人心碎而深愛的角色及原聲帶聞名。

伴隨著這個成功,Square Enix 請來遊戲開發商 Toylogic 由伊藤佐樹率領的團隊,在忠於原作的前提下,聯合橫尾等原班人馬為原版《人工生命》進行了戰鬥系統的重新設計、角色和素材的重新建模、岡部啓一更新編曲重錄整張原聲帶、甚至當年所有日/英主配音員重演繹十年前的表演,並加上新章節、角色和一個新結局 E,《尼爾:人工生命 ver.1.22474487139...》(NieR Replicant ver.1.22474487139...),一個原版《人工生命》的究極完美版(以1.5的平方根象徵)在今年四月於全球發行。主流市場上,許多透過《自動人形》接觸尼爾的玩家(包括我),也以這個版本(以下簡稱《人工生命》)的形式第一次接觸了這個故事。

我也才知道這個世界上居然可以有此等傑作。

由於此系列遊戲中未言明的世界設定總被藏在各種延伸小說、舞台劇、朗讀劇 CD、遊戲手冊、MV 甚至與其他遊戲的合作中,橫尾又曾調皮表示:Everything is canon。在篇幅限制下,我將以上述內容為背景,但最大程度限縮到《人工生命》本身作為一個「陳述」來分析,並誠懇呼籲將《人工生命》玩到結局 A 前「不要」閱讀以下文章(除非真的很想)。



話語和主體的分裂


我將從《人工生命》一個頗不為某些玩家喜愛的部分直接切入重點,我認為這個部分的遊戲設計是一個天才之舉:「神話森林」。在那裏,村長警告主角要「小心話語。會傳染的話語。」而村人皆得到叫「死之夢」的疾病。在遊戲中,我們以第三人稱操作主角,在一個類似中世紀的世界以冷兵器和「魔法」與被稱為「魔物」的黑影戰鬥,為得了不治之症的妹妹悠娜(Yonah)尋找解藥,直到我們來到這座森林和村長講話。字幕框開始放大到佔據整個畫面,角色開始「失去聲音」,字幕開始「越權」敘述角色的行為和反應,即便角色在下一句反駁字幕對他們的敘述,直到最後整個畫面陷入黑暗,只剩下文字,我們進入一個長達二十分鐘的「閱讀」之中,而唯一能做的「操作」是「下一頁」和偶爾「選擇」對話框(例如:『向北方走』)。更重要的是,由於主角並沒有官方姓名,玩家在遊戲開頭被要求命名他,因此在這個段落,玩家將看到自己取的「名字」被敘述進行著某些行為,因此遊戲/話語相當於在這個短暫的時間內徵收了玩家的「主權」,而玩家經驗到的則是「主體的分裂」。

這個段落正濃縮了整個遊戲的本體論訊息乃至故事核心:主體(S)的分裂,更精確地說,拉岡(Jacques Lacan)意義上的分裂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