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壁虎先生2017年度佳片(新片+新看舊片)

1. 驢子巴達薩 | Au hasard Balthazar
1966 | France, Sweden | Robert Bresson

2. 雙峰:回歸 | Twin Peaks: The Return
2017 | USA | David Lynch


3. 狼的時刻 | Hour of the Wolf
1968 | Sweden | Ingmar Bergman


4. 光榮之路 | Paths of Glory
1957 | USA | Stanley Kubrick


5. 泯滅天使 | The Exterminating Angel
1962 | Mexico | Luis Buñuel


6. 冬之光 | Winter Light
1963 | Sweden | Ingmar Bergman


7. 如歌的中板 | Moderato cantabile
1960 | France, Italy | Peter Brook

8. 小城之春
1948 | China | 費穆


9. 恐懼的代價 | The Wages of Fear
1953 | France, Italy | Henri-Georges Clouzot


10. 影子軍團 | The Army of Shadows
1969 | France, Italy | Jean-Pierre Melville


11. 黛絲姑娘 | Tess
1979 | UK, France | Roman Polanski


12. 大開眼戒 | Eyes Wide Shut
1999 | UK, USA | Stanley Kubrick


13. 福爾摩斯二世 | Sherlock Jr.
1924 | USA | Buster Keaton

14. 愛情告白 | Certified Copy
2010 | Belgium, France, Iran, Italy | Abbas Kiarostami


15. 七次機會 | Seven Chances
1925 | USA | Buster Keaton


16. 亂世兒女 | Barry Lyndon
1975 | UK, USA | Stanley Kubrick


17. 活死人之夜 |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 | USA | George A. Romero


18. 僕人 | The Servant
1963 | UK | Josephy Losey


19. 沈默 | The Silence
1963 | Sweden | Ingmar Bergman


20. 風帶著我來 | The Wind Will Carry Us
1999 | Iran, France | Abbas Kiarostami


21. A.I. 人工智慧 |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 | USA | Steven Spielberg


22. 鬼婆 | Onibaba
1964 | Japan | 新藤兼人


23. 流雲世事 | Drifting Clouds
1996 | Finland | Aki Kaurismäki


24. 大宗教家 | The Master
2012 | USA | Paul Thomas Anderson


25. 驚心動魄 | Unbreakable
2000 | USA | M. Night Shyamalan


26. 梟巢喋血戰 | The Maltese Falcon
1941 | USA | John Huston


27. 國防大機密 | The 39 Steps
1935 | UK | Alfred Hitchcock


28. 賭城風情畫 |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 | USA | Terry Gilliam


29. 香港製造
1997 | Hong Kong | 陳果


30. 今生情未了 | A Heart in Winter
1992 | France | Claude Sautet


31. 西銀座驛前 | Nishi Ginza Station
1958 | Japan | 今村昌平


32. 致命遊戲 | The Game
1997 | USA | David Fincher


33. 震撼教育 | Training Day
2001 | Australia, USA | Antoine Fuqua


34. 黃昏三鏢客 |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 Italy, Spain, West Germany | Sergio Leone


35. 山中傳奇
1979 | Hong Kong, Taiwan | 胡金銓



1. 驢子巴達薩 | Au hasard Balthazar
1966 | France, Sweden | Robert Bresson

布列松是電影的聖杯。

2. 雙峰:回歸 | Twin Peaks: The Return
2017 | USA | David Lynch

林區18小時的宏篇巨幅同時是許多東西(影集;電影;長篇小說;超現實主義;通俗肥皂;浮世繪;社會寫實;神話寓言;50年代硬科幻恐怖電影;卡夫卡荒誕劇;賈克‧大地(Jacques Tati)式喜劇;一個作者的畢生創作反思。它有林區前所未見的長鏡頭;有快十組full-length Live House表演;有一段品特式(Pinteresque)荒誕劇;一條塔倫提諾(Quentin Tarrantino)式支線;甚至一條超級英雄支線......

然而最重要的是:它是對這個時代的邪惡,以及我們如何面對邪惡、承擔苦難的凝視,並透過奧德賽和奧菲斯的神話總結,挖掘出他們的當代意義,並且讚ˋ最前端推展電影敘事的極限。

3. 狼的時刻 | Hour of the Wolf
1968 | Sweden | Ingmar Bergman

天哪!這不是《雙峰》(Twin Peaks)裡的「黑居所」(Black Lodge)嗎?大家提柏格曼和林區的對照多半提《假面》(Persona),是都沒看過《狼的時刻》嗎?

4. 光榮之路 | Paths of Glory
1957 | USA | Stanley Kubrick

我心目中影史最偉大的戰爭電影,同時包含一場最了不起的一場法庭戲。庫柏力克拍人道主義跟別人的不同,在於他對體制、文化和精神的邪惡有比別人更無情、更深刻的洞見,是在反向解構邪惡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嚴肅的捍衛人的尊嚴。曾攀至如此人道主義高峰,也無怪乎之後在直面世界的冰冷、黑暗與猥褻時,能徹底無所畏懼。

5. 泯滅天使 | The Exterminating Angel
1962 | Mexico | Luis Buñuel

這真的是我看過最恐怖的電影之一。太毛骨悚然了。然而在它的無意義、神秘和無以名狀中卻又折射出更多的真相。

6. 冬之光 | Winter Light
1963 | Sweden | Ingmar Bergman

如此簡單,如此深邃。這樣的調度、直面的叩問、存在主義縱深,看柏格曼往往有種感觸,彷彿之後的電影只是對他們那一代人的註腳。

7. 如歌的中板 | Moderato cantabile
1960 | France, Italy | Peter Brook

珍妮·摩露的死亡衝動絕不只是一般對困於婚姻之中的怨婦心境的描寫:那是死亡驅力,是在失去現實感的生活中,絕望地掙扎著與真實域接觸。這樣的一個心理分析式的洞見,使得它比別的關於怨婦的電影走得更深,更與眾不同。

8. 小城之春
1948 | China | 費穆

聽到「你為什麼來,你何必來,要我怎麼見你?」我就跳起來了。這個電影太不簡單,不只是折射政治格局,而更是在毫無雜餘的細膩調度中折射主角的心理詩意,它默默地甚至比即便今日許多關於怨婦的片子還要超前太多,有太多層次。

9. 恐懼的代價 | The Wages of Fear
1953 | France, Italy | Henri-Georges Clouzot

克魯佐在後殖民批判中透過堆疊懸念將工殤主題提升到了一個存在主義的層次,而且居然還能賣座!如此昂然的成就!

10. 影子軍團 | The Army of Shadows
1969 | France, Italy | Jean-Pierre Melville

梅維爾怎麼可以把戰爭諜報拍得如此現代!如此孤寂!Éric Demarsan的配樂怎麼可以如此完美!

11. 黛絲姑娘 | Tess
1979 | UK, France | Roman Polanski

電影精彩地側寫了黛絲的世界:一個由男人的權力、咄咄逼人的慾望、猥瑣意識形態,以及她超拔的精神受難所組成的世界。

12. 大開眼戒 | Eyes Wide Shut
1999 | UK, USA | Stanley Kubrick

這大概是庫柏力克最林區的一部電影,就出現在《驚狂》(Lost Highway)後兩年。電影最標誌性的影像,不是妮可‧基嫚和阿湯哥的裸體擁吻,同等於性派對的浮誇和嚴肅宗教性氛圍的,是阿湯哥心事重重地在夜街上走來走去,一個精心設計的催眠術,和它的精神分析意圖。是在這個意義上,它是林區式的。

齊澤克(Slavoj Žižek)的分析深深說服我:這是一個關於男人在現實中,在妻子的幻想(fantasy)前遭遇自己幻想的無能,遭於真實域,逃進幻想,再在幻想的無能中遭遇真實域,逃回現實的故事;它關於幻想形成的失敗,關於幻想的貧瘠本質。

13. 福爾摩斯二世 | Sherlock Jr.
1924 | USA | Buster Keaton

這裡面有一段基頓在戲院銀幕上不斷match cut變換場景的白日夢,是我看過最簡單,卻最原創的天才。而它看似蝴蝶結般逗趣完美的結尾其實相當意味深長,甚至可能是最偉大的幾個默片結尾之一。

14. 愛情告白 | Certified Copy
2010 | Belgium, France, Iran, Italy | Abbas Kiarostami

最近補看阿巴斯有一個感觸,從伊朗時期到尤其後來《像戀人一樣》(Like Someone in Love),阿巴斯的沉穩質樸往往掩飾的是:他其實默默是一個相當激進的導演 。他不斷地在思考形式、拍攝形式,是因為超越形式乃至看見生命。這才是他沉穩質樸背後的本質。

15. 七次機會 | Seven Chances
1925 | USA | Buster Keaton

《七次機會》的天才之處,在於它如何透過塑造出一個卡夫卡式的荒謬情境,視覺化地呈現當社會禁忌被觸碰時,社會的憤怒(對了這裡面有很多非常過時的非裔視覺笑話)。

16. 亂世兒女 | Barry Lyndon
1975 | UK, USA | Stanley Kubrick

不論這傢伙的作為有多麼可鄙,眼神中總有種脆弱。想妄的蜉蝣終是蜉蝣,或者就像電影最後的字卡所說 :「不論好或壞,英俊或醜陋,富或窮,全都塵歸塵,土歸土。」

17. 活死人之夜 |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 | USA | George A. Romero

毫無疑問是美國最偉大的獨立電影精神標竿。用高度的原創性,探索一刀切穿社會表象的可能。

18. 僕人 | The Servant
1963 | UK | Josephy Losey

猖狂的視覺和音樂點敘述著一個貴族階級被閹割的最後手續,甚是精采。

19. 沈默 | The Silence
1963 | Sweden | Ingmar Bergman

一個精神獨白,它的矛盾衝突,直至一種恐怖的絕望氛圍。光是開頭小孩透著車廂玻璃凝望飛逝坦克的段落,便精彩地展示了柏格曼如何總是能夠用簡單的設定切進精神的壓抑幽深。

20. 風帶著我來 | The Wind Will Carry Us
1999 | Iran, France | Abbas Kiarostami

看到最後才會發現這是阿巴斯對凝視的省思。創作到最後創作變得不重要,只剩下生命本身。

21. A.I. 人工智慧 |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 | USA | Steven Spielberg

我深深覺得這是一個假結局,或者說「人造」的結局,而這不正是它的重點?(真要說庫柏力克會有什麼不滿的話:一、那些機車騎士的造型未免太蠢了吧;二、萬事通博士的那段視覺也太遜了吧。)

22. 鬼婆 | Onibaba
1964 | Japan | 新藤兼人

這是一個關於我們如何被困在面具(社會的)之中,被面具奴役的悲劇,然而它的悲劇性不在於你變成面具,而在於你變成面具還有主體意識想反抗,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面具和你這一生所有行為的後果永遠支配。新藤兼人把芒草的鏡頭拍得驚心動魄。

23. 流雲世事 | Drifting Clouds
1996 | Finland | Aki Kaurismäki

我覺得如果有找工作的壓力的話還是不要看這個電影比較好(心臟要很強)。在最後它下歌的時候被打動了。

24. 大宗教家 | The Master
2012 | USA | Paul Thomas Anderson

瓦昆在裸女沙堡上睡著的最後鏡頭宛如畫龍點睛,非常精準的道出整個故事:你的靈魂可憐到一種程度,會變回孩子。

25. 驚心動魄 | Unbreakable
2000 | USA | M. Night Shyamalan

奈沙‧馬蘭頗具先知性的,在美漫英雄電影支配好萊塢之前,就拍了一部真正屬於庶民的美漫英雄電影,關於幻想所揭示的不凡/關於幻想本身狂熱的悲劇性猥褻(Glass)。它同時是奈沙‧馬蘭調度力的巔峰,開篇的戲是用一顆鏡頭精準講完的,甚至好幾場戲都是如此簡單、大器。同時它精準捕捉了布魯斯‧威利眼神中的脆弱。布魯斯‧威利攀在惡棍身上的那段搏鬥,一顆俯視鏡頭,只靠特技,卻是其他英雄電影砸幾百萬的特效場景都望塵莫及的百萬倍張力。

26. 梟巢喋血戰 | The Maltese Falcon
1941 | USA | John Huston

一堆人在低調打光的場景裡,一直講話,走來走去,然後精彩的不得了。《唐人街》(China Town)的起頭原型,黑色電影(Film Noir)的濫觴,大蕭條後的虛無主義,硬漢偵探男性幻想的壓抑樂園。

27. 國防大機密 | The 39 Steps
1935 | UK | Alfred Hitchcock

純粹是因為這個結尾的鏡頭太badass了。不知為何令人想到《樂一通》(Looney Tunes)之類的卡通式,帶挖苦意味的完美結尾,靠北為什麼忘不掉。對了這男人是個渣男。

28. 賭城風情畫 |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 | USA | Terry Gilliam

嗨至荼蘼過後只感到一股巨大的悲哀。然後Terry Gilliam到底是有一個怎麼樣的腦袋才能把電影調度成這樣。

29. 香港製造
1997 | Hong Kong | 陳果

除了總是要有一個悲情的薄命紅顏,被有母親情節的underdog男主角拯救,這部片他媽近乎完美。

30. 今生情未了 | A Heart in Winter
1992 | France | Claude Sautet

這不是一般那種長得像藝術電影的,愛來愛去的通俗劇。事實上正好相反。它是一部關於懷疑、關於它的代價,也關於熱情的電影。它沒有廉價化任何一個角色。非常細膩動人,非常醒腦。

31. 西銀座驛前 | Nishi Ginza Station
1958 | Japan | 今村昌平

這部電影我從頭笑到尾。又騷又野,這麼簡單奔放,還折射了國族心理。

32. 致命遊戲 | The Game
1997 | USA | David Fincher

《致命遊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首先它是大衛‧芬奇的《迷魂記》(Vertigo),同樣始於一場創傷性的墜落,並以希區‧考克式的精密計算進入主人翁的心理之中。

然後電影看似皆大歡喜的結局其實潛藏著相當犀利的挖苦和悲觀:我們的當代消費生活是如此的無真實感,以致於連我們最私密的創傷經驗,以及觸碰創傷真實域的病態慾望,都能被資本主義捲成一種商品,再反過頭來賣回給我們以致完成一種新無孔不入的新型再生產。這其實是最令人悲觀的一個診斷。

33. 震撼教育 | Training Day
2001 | Australia, USA | Antoine Fuqua

《震撼教育》其實是一部非常非常難拍的電影。這樣的題材,又要通俗氣派、血脈噴張,又要寫實、要地氣,或許也只有好萊塢的戲劇傳統跟條件能夠讓它成功堆砌出這樣的張力和戲劇性。David Ayer就算再拍一輩子的爛片其實也沒差,因為他永遠可以說:「我就是那個寫出《震撼教育》的傢伙。」

34. 黃昏三鏢客 |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 Italy, Spain, West Germany | Sergio Leone

它非常聰明的將西部片和南北戰爭的歷史交織在一起。中間有一段外面在唱歌,裡面在刑求的段落,拍得非常動人。然後影史最偉大的配樂完全不是浪得虛名,Ennio Morricone完全是在另一個層次詮釋那場找墳墓的戲的陶醉狂喜,無懈可擊地把這樣一個片刻給永恆化了。

35. 山中傳奇
1979 | Hong Kong, Taiwan | 胡金銓

那段道魔的擊鼓對決完全令人折服,當我們在讚嘆《哭聲》的驅魔對決拍得驚心動魄的時候,胡金銓早在70年代就已經做了更加原創、更加哈扣的東西。有志者真的是應該要好好挖出來研究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