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壁虎先生
3. 《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2022)/專輯
Kendrick Lamar
4. 〈Euphoria〉、〈6:16 in LA〉、〈Meet the Grahams〉、〈Not Like Us〉;〈Watch the Party Die〉(2024)/音樂單曲
Kendrick Lamar
+
〈Not Like Us〉單曲封面(2024)/單曲封面
作者未知
+
《Not Like Us》Music Video(2024)/單曲MV
Dave Free & Kendrick Lamar
9(並列). 《GNX》(2024)/專輯
Kendrick Lamar
11(並列). 《untitled unmastered.》(2016)/專輯
Kendrick Lamar
一、
我最早接觸Kendrick Lamar有一個迂迴的緣故。我很喜歡一個Youtuber叫遊戲驢子(Videogamedunkey),有一回他上一個Podcast被問到說他最喜歡什麼專輯、最喜歡的歌之類的問題,我記得他回答說《good kid, m.A.A.d city》、《DAMN.》,然後他提到一首叫〈DUCKWORTH.〉的歌。
我記得那個時間點應該是《DAMN.》出了一段時間之後,我自己這輩子幾乎沒有真正聽過嘻哈或饒舌,對嘻哈或饒舌音樂應該是什麼樣的音樂,Kendrick Lamar是誰完全都一點概念都沒有(事實上至今可能也沒有什麼概念。真正喜歡聽嘻哈音樂的影評人,我個人推薦友站女神殿,他現在有新的網站),但我很喜歡遊戲驢子的音樂品味,所以我就去查了一下〈DUCKWORTH.〉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然後從《DAMN.》開始,一路往回聽他的studio album到《Section.80》。大概是從這樣開始的。我才開始知道原來那是一種怎麼樣的東西。
作為一個從來真正聽過也因此完全沒有語言去描述的人,該怎麼形容那個樣子的「存在」,在我後來非常偶然地跟朋友聊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用了一個非常素樸,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準確的形容:就是我感覺它好像就是某種不同文化脈絡裡面的「唸歌」(就是《還願》背景裡〈十殿閻君〉那種東西,那大概就是在我當時的認知裡,好像最接近的一種藝術形式)。就是原來他們都「在『講故事』、『唸故事』,就是一種『唸』的音樂,唸社會事,唸靈魂的心酸」,我後來試著用有點彆扭的素樸的文字試著跟朋友解釋這個想法。
所以有一陣子,大概是每天上班通勤的時候,我都會重複聽《DAMN.》(然後偶爾會讓它一路播到《Section.80》)。我記得那個時候對〈BLOOD.〉到〈DUCKWORTH.〉的敘事,對整張專輯的情感,感到非常迷人。但那個時候最常聽的,到今日也是我自己私心最喜歡的Kendrick Lamar的曲子,是〈PRIDE.〉。
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只是很深很深地感覺到這首歌裡面,有一種非常非常濃郁深邃的悲傷,但那個描繪悲傷的方式是raw的,那是「髒」的悲傷,像是刮畫,而且是用一種我以前都不曾在其他地方聽過的音色。而且所謂悲傷並不是流淚的那種,而是一種在無可度量的巨大壓抑底下,已經「結束的認知」,是「我知道我要墜落到深淵裡了,而對於這件事情,我感到很『遺憾』」。它甚至不是那張專輯中最「PRIDE」的曲子(我的意思是〈HUMBLE.〉,聽起來反而更像「PRIDE」,而「PRIDE」幾乎可以被寫作「SADNESS.」或「REGRET.」),它甚至相較之下幾乎可以說是「反身性」的:它是「如果我不PRIDE的話我會怎樣,如果這是一個更好的世界或許會怎樣,但已經太遲了」的悲傷,然後在這一層一層的壓抑底下是一層拿你的頭顱去摩擦牆壁的一種快要失去靈魂的暴力衝動,那個是恨,但是帶著「已經太遲」的自覺的恨,而整首曲子幾乎聽起來就像是在對這個靈魂的失去感到悲傷。
我一直記得這首曲子它怎麼去形塑它的beat,它怎麼去混一片幾乎是鳥叫的聲音,海鷗盤旋在海岸的聲音,我一直忘不掉那種幽靈般的感覺,然後這是一首,每次聽到那些詞都會心如刀割的那種曲子。但或許最重要的(儘管我那個時候未必有這樣的自覺),那是一種我以前從來沒聽到過的「顏色」,就我不知道原來存在著這樣的一種「顏色」,而且這種「顏色」帶來的驚訝不是由於它是外來異物式的,而是來自原來它早就已經先是自己心裡的一部份,是來自它是出自自己心裡的共鳴,是原來自己有一個部分可以被這樣的「顏色」所表達,沒有文字可以去形容那樣的「顏色」,而我未曾也可能不會再在別的地方「聽到」,這大概是我那個時候為什麼一直下意識重複聽它的原因。
後來隨著時間經過,發現有幾首歌開始越來越觸動自己,像是〈FEEL.〉;然後我當時也很喜歡〈LUST.〉一開始以為只是在講性,但後來逐漸成為在講一種「生之焦慮」的敘事。
至於那陣子次之最常聽的曲子,則是《Section.80》的〈Ronald Reagan Era (His Evils)〉,我不知道,這可能是我這輩子聽到過最真正可以稱為「fever dream」的東西,就聽這首歌幾乎像是直接看了一部電影,那種用「我們那個狗頻道灶的夏日天不怕地不怕」去幹你的宏大敘事的狂喜的那種電影,它被做得彷彿是會直接把你召喚進去的蟲洞那樣。同一張裡,我那個時候也很常聽〈Fuck Your Ethnicity〉,我很喜歡它的編曲。
但我並沒有因此成為饒舌樂迷,我甚至不會說我是Kendrick Lamar的粉絲,因為當時這些都只是以一種很意外的方式成為我在某一段時間的一種狀態下咀嚼自己情感的媒介,我並沒有真正「去聽」的意識,只是每天上公車下意識按播放。
所以沒有提到《good kid, m.A.A.d city》跟《To Pimp a Butterfly》,因為那個時候並沒有「聽懂」(只是偶爾讓他們很自然地播過去),或更正確的說,我那個時候並沒有應該要「查註解」這樣的意識,我只是把他們當「聲音」,只是有的時候隱隱地覺得敘事好像很「特別」。是到之後,事實上是一直到今年,我真正認真去查了幾首這兩張專輯裡那個時候比較有印象的曲子,我才「重新發現」我那個時候原來在聽但其實沒有「真正聽到」的幾首曲子,他們究竟是在「說什麼」:〈Sing About Me, I’m Dying of Thirst〉、〈Mortal Man〉,而一直到現在我都還不敢一首一首地每一句去查每一首曲子,因為光是這兩首,當我意識到它們究竟在「唱」什麼的時候,我就嚇死了。像是被卡車撞到。而且當你知道它的歌詞在說什麼之後,你才會又重新聽到原來它在哪一段在音樂上原來其實「做了什麼」,然後你再用它在音樂上「做了什麼」去回推它怎麼去回應它正在「說什麼」。我才知道原來「敘事調度」真正是如何發生。
像,當我後來終於知道〈Mortal Man〉後面是「正在發生什麼事」,再去聽它在聲響上怎麼跟著「劇情」去調度,我幾乎沒有更好的形容:那個是克里斯·馬卡(Chris Marker)的《堤》(La Jetée)裡面那張照片突然睜開眼睛你才突然意識到說「幹剛剛是發生了什麼事」,那種「它剛剛是做了什麼」的調度。我不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做這種事(我其實後來有點慶幸自己當年雖然沒有真的聽懂,但是後來自己發現它是什麼,而不是有人來告訴我「這是史上最偉大的專輯」之類的宏詞然後我慕名而來。而是自己突然意識到,然後嚇一跳)。現在聽這兩首歌我很難不激動。
其中還有一些驚喜的發現,像是原來〈i〉有多好聽(多動人),而且在這個特殊的案例中我很慶幸它有MV,我是透過MV才重新「發現」它的(我自己最喜歡的是MV版本的〈i〉;我通常會迴避去看MV,像〈PRIDE.〉我就非常慶幸它沒有MV)。
二、
3. 《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2022)/專輯
Kendrick Lamar
上述是我接觸到Kendrick Lamar的音樂的過程,我好像應該要開始說明一下2024年列的部分。雖然有些曲子我一直到今年才「重新聽到」他們,但由於不是今年第一次聽,如果也列在今年選輯裡會爆炸,今年列的這些都是今年我才第一次聽到的專輯或歌曲。
那為什麼今年才聽《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其實有一個很簡單也有一點愚蠢的原因。如上所述,並沒有因為當年接觸Kendrick的音樂而成為饒舌或真的成為Kendrick的樂迷,實際上也並沒有真的去查這個人,聽《DAMN.》的經驗成為一個有點固著而私密於真空中的東西,也因此當《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出來的時候,雖然有大概看到新聞兩次,但當時心裡產生了一個有點奇怪而彆扭的想法:要是這張新專輯沒有《DAMN.》那麼特別怎麼辦?這個想法,導致我後來有點潛意識地刻意迴避去找這張專輯來聽。我只記得樂評的文章縮圖裡Kendrick戴著荊棘王冠。
至於為什麼今年終於去找來聽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因為Drake跟Lamar的beef。Drake跟Lamar的Beef這個已經進入公史就不贅述了,但總之因為當時照三餐查Kendrick的幾首曲子的歌詞,最終也終於回去聽了《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當年奇怪的現在看來十分愚蠢的疑慮也馬上就消失了,因為我第一次聽到〈Father Time〉我就崩潰了。我還記得最早是聽到SNL現場演出的版本(我後來才知道那個是censor的版本,而Kendrick居然可以Live censor自己還如此不為所動,我不知道rapper原來會被這樣要求),我只是覺得整個表演令人入迷,Sampha的聲音好乾淨好美(我後來才知道他唱的那段是喝酒的意思),然後這大概是Kendrick最大白話的一首曲子之一,甚至可以說它刻意做成像是寫給小孩子看的「童書」,但這大概也是它最美麗的地方,它太單純了,太直接,它很難。
我後來就以這首歌作為第一印象進入《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然後越聽越喜歡〈United in Grief〉,我後來才發現這首曲子的聲響層次做到多深;〈We Cry Together〉幾乎像是直接「看到」一個現場舞台劇製作;然後有一首曲子我第一次聽沒有特別感覺,但有一天心情特別沮喪的時候突然開始知道它在幹嘛是〈Count Me Out〉,我後來意識到這首曲子,是你越低落的時候越會開始展現自己的強韌把你的整個情緒給支撐起來;然後我每次聽到〈Mother I Sober〉裡的這句話:「you never felt guilt till you felt it sober」,我都不能自己。
其實至今我也沒能說,我真正消化了這張專輯(的可能一半也不到),但這是我對它的大致經驗。
三、
4. 〈Euphoria〉、〈6:16 in LA〉、〈Meet the Grahams〉、〈Not Like Us〉;〈Watch the Party Die〉(2024)/音樂單曲
Kendrick Lamar
+
〈Not Like Us〉單曲封面(2024)/單曲封面
作者未知
+
《Not Like Us》Music Video(2024)/單曲MV
Dave Free & Kendrick Lamar
嚴格來說,〈Euphoria〉到〈Not Like Us〉的這幾首beef曲跟〈Watch the Party Die〉應該是分開的(因為對象跟目的都已經不再只是Drake人等),但因為是以類似的形式跟延續的狀態發表的所以就把他們列在一起。其實比起後來紅到被大家唱到爛掉的〈Not Like Us〉,這裡面我最喜歡的反而是〈6:16 in LA〉,這首歌其實非常非常美。事實上這裡面每一首曲子,撇除battle的功能性,都非常的美(甚至連〈Meet the Grahams〉、〈Watch the Party Die〉)。但他們又完全不只是嗆人而已,事實上當下感知到的時候真的很驚人,每一首歌都有他們的整體戰略目的、功能性、策略跟時機點,它們on the fly做到一個幾乎難以想像是可以on the fly做到的「完整敘事」,而且去看每一首歌它自己裡面也都還有自己在哪一個部分應該要做什麼的戰略調度,等於從微觀到宏觀同時都在調度,甚至在很「嚴肅」的事情上也在調度什麼樣的用詞跟態度、什麼樣的音色、什麼樣的話,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對誰說(以〈Meet the Grahams〉為例),等於他從微觀到巨觀在調度的都不只是藝術而已,他在調度「道德態度」,這實在很難不感到驚人。
我記得那陣子會大量地看各方youtuber對每一首歌的reaction,我才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即便都是廣義的「黑人社群」,根據每一個人所處在的地區、認知脈絡、個人敏感度跟對culture的認識,其實每一個人會在第一時間catch到(或沒catch到)的東西其實都不一樣(當然我這個亞洲國家的路人跟他們還是完全不同的級距),但原來每一個人,不論他們的個人差異,聽Kendrick的曲子原來都還是會需要「查註解」(雖然每個人需要查的東西不一樣),我以前從來就以為只有我這個路人才需要查註解......原來......其實大家都需要,都在等Genius……。
至於特別列出〈Not Like Us〉的單曲封面跟MV的原因:
我第一眼看到〈Not Like Us〉的單曲封面的時候的直覺反應是「Oh this is a drone strike」;然後聽過幾次、看過一些人的reaction之後才意識到「噢,原來那些是sex offender pin」;然後當我意識到這件事之後的第三個反應是「Oh this is a drone strike」。我感覺這應該是什麼當代藝術館裡才會展的東西之類的,不知道這個cover是誰做的(是Kendrick還是他的team裡面的哪一個藝術家的idea,好像沒有明確的credit)。總之,這個cover本身我因此想要特別致意。
至於特別列出Dave Free跟Kendrick Lamar導演的MV,其實那個時候聽說〈Not Like Us〉要拍MV的時候心裡還真的有點緊張一下,就是儘管〈Not Like Us〉本身多厲害,給予歌詞提到的內容跟性質,到底要怎麼樣拍出一個既「得體」又還能加分的MV,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可能可以辦到。結果MV出來真的看到的時候我就,噢,原來是這樣。原來要這樣拍。我懂了。我還真的學到了一個關於「影像如何可能」的新知識,我已經忘記上一次有這樣的經驗是什麼時候了(我看電影幾乎已經不會有這樣的感覺),真的(像MV裡面一樣)變成學生被上了一課了,也因此不得不特別致意。
這樣回想起來,如果Drake沒有跟Kendrick beef起來,我2024年可能不會把《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找出來聽,不會重新發現〈Sing About Me, I’m Dying of Thirst〉跟〈Mortal Man〉,也不會有後來的東西可以聽,嗯......。
四、
某種程度上,Kendrick的這些曲子也以一種迂迴的方式幫了我一個忙:去年未料需要在年末寫一篇「性質比較特殊」也因此需要比較多不同性質的調度的文章。雖然最終是在十一月中刊出,其實早在月初就已經寫完了,因此從大致完稿到實際收稿其實還有整整一個禮拜的時間。這一個禮拜,除了每天跑金馬影展,基本上都在逐句微調每一個文句所應該達到的可能效果(以及做一些文獻補充)。在這一個禮拜的所有通勤時間裡,我幾乎每天都會重複聽一兩首Kendrick的曲子(大部分的時候是〈6:16 in LA〉)一直到校稿刊出為止。事後看,那一週有一個大致的順序:
〈6:16 in LA〉>〈6:16 in LA〉>〈6:16 in LA〉>〈Euphoria〉>〈Meet the Grahams〉>〈Father Time〉>〈6:16 in LA〉>〈Watch the Party Die〉
雖然很難說文學上沒有或多或少在一些文句參考Kendrick的方法,但實際情形是,它們的另一個作用對我而言比較根本上地有用,也因此最常放的是〈6:16 in LA〉:這首歌前半段,Kendrick基本上根本沒有在鳥Drake,而是把整首歌前半首段的時間都花自己先跟上帝禱告上(而且是公開的,換言之,他要你先聽他的禱詞)(這個轉折也是我覺得它特別美的原因)。因為自己沒有廣義可以謂之信仰之物,聽Kendrick跟上帝的說話,大概是精神上最能起到相似作用的東西。至於行文上,與其說多少參考了一點Kendrick的作法,不如說事實上更多其實是參考他如何在哪裡「不」寫什麼。另外這段時間我也被自己禁止聽〈Not Like Us〉(因為那不是寫這樣的文章時應該聽的曲子。唯一相關的部分,是我會回想他針對這首歌在Harper’s Bazaar訪談的一些話)。
五、
9(並列). 《GNX》(2024)/專輯
Kendrick Lamar
11(並列). 《untitled unmastered.》(2016)/專輯
Kendrick Lamar
所以事後來看,首先謝天謝地《GNX》是在11月底才出來。再來就是,Damn,居然有《GNX》可以聽,這張專輯真的是一不小心就很容易一首一首loop下去。《GNX》出來的時候,發現之前持續追蹤一些channel真的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回報,例如看大家聽〈man at the garden〉都會不約而同提到Nas的一首叫〈One Mic〉的曲子,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曲子存在;或者大家聽到〈heart pt. 6〉的時候提到它如何sample SWV的〈Use Your Heart〉,我點開MV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美的東西;又或者大家看到〈squabble up〉的MV的時候提到它如何致意The Roots的〈The Next Movement〉......(對我這種路人而言真的是一種學習)。
Kendrick Lamar
11(並列). 《untitled unmastered.》(2016)/專輯
Kendrick Lamar
所以事後來看,首先謝天謝地《GNX》是在11月底才出來。再來就是,Damn,居然有《GNX》可以聽,這張專輯真的是一不小心就很容易一首一首loop下去。《GNX》出來的時候,發現之前持續追蹤一些channel真的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回報,例如看大家聽〈man at the garden〉都會不約而同提到Nas的一首叫〈One Mic〉的曲子,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曲子存在;或者大家聽到〈heart pt. 6〉的時候提到它如何sample SWV的〈Use Your Heart〉,我點開MV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美的東西;又或者大家看到〈squabble up〉的MV的時候提到它如何致意The Roots的〈The Next Movement〉......(對我這種路人而言真的是一種學習)。
至於《untitled unmastered.》我也是今年才第一次意識到有這張專輯所以找來聽。首先我覺得把它擺在《魔物獵人:崛起》旁邊好像有在各種意義上很奇妙的樂趣。〈untitled 01 08.19.2014.〉很讓我想到Angelo Badalamenti幫《雙峰》(Twin Peaks)跟尤其《雙峰:與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寫的那些曲子的編曲(尤其收錄在《雙峰:與火同行》原聲帶裡Jimmy Scottt演唱的〈Sycamore Trees〉);但主要是〈untitled 02 06.23.2014.〉,我聽到這首的時候我就直接瘋掉了,我真的瘋掉。
(同步刊登於Mediu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